2022年1月
1.2022年1月1日新法施行:
《家庭教育促进法》:法律明确,家庭教育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
《陆地国界法》:法律明确,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神圣不可侵犯。
《监察官法》:这是一部规范监察官管理和监督的专门法。
《法律援助法》:法律援助是国家建立的为经济困难公民和符合法定条件的其他当事人无偿提供法律咨询、代理、刑事辩护等法律服务的制度。
新修改的《民事诉讼法》:法律创新在线诉讼模式,明确在线诉讼与线下诉讼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新修订的《科学技术进步法》:法律设置“基础研究”专章,推动原始创新。
新修改的《审计法》:明确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法律地位。
新修改的《工会法》:法律明确,社会组织中的劳动者有依法参加和组织工会的权利,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竭诚服务职工群众是工会的基本职责。
2.2022年1月1日22时35分38秒,我国自主三代核电“华龙一号”迎来新年“开门红”:中核集团福清核电6号机组首次并网成功,开始向电网送出第一度电,成为全球第三台、我国第二台“华龙一号”并网发电机组。
3.近日,国家中医药局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卫生健康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药监局等部门,联合批复同意上海、浙江、江西、山东、湖南、广东、四川7个省份首批建设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
4.国家网信办等十三部门近日联合修订发布《网络安全审查办法》。办法明确,掌握超过100万用户个人信息的网络平台运营者赴国外上市必须向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申报网络安全审查。
5.《“十四五”全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规划》近日印发。计划到2025年,全国农机总动力稳定在11亿千瓦左右,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将达到75%。
6.北京时间2022年1月6日6时59分,经过约47分钟的跨系统密切协同,空间站机械臂转位货运飞船试验取得圆满成功,这是我国首次利用空间站机械臂操作大型在轨飞行器进行转位试验。此次试验,初步检验了利用机械臂操作空间站舱段转位的可行性和有效性,验证了空间站舱段转位技术和机械臂大负载操纵技术,为后续空间站在轨组装建造积累了经验。
7.2022年1月8日,我国首条民营控股高铁——杭台高铁开通运营,这一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示范项目正式进入运营阶段。杭台高铁连接浙江省杭州、绍兴、台州三市,全线长266.9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
8.2022年1月9日,我国科研团队通过对嫦娥五号所携带“月球矿物光谱分析仪”探测的数据进行研究,首次获得了月表原位条件下的水含量。最新研究显示,1吨月壤中大约有120克水,1吨岩石中大约有180克水。
9.2022年1月10日是第二个中国人民警察节。经党中央批准、国务院批复,自2021年起,将每年1月10日设立为“中国人民警察节”。
10.国家卫生健康委妇幼健康司司长宋莉11日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到2025年,努力实现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达到4.5个,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托育服务新需求。
11.近日,东莞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宣布,东莞地区2021年的生产总值已经过万亿元、人口也突破千万,成为我国第24个GDP超万亿元城市。而北京GDP超过4万亿元,成为全国首个官宣的4万亿元城市。
12.2021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39.1万亿元人民币,比2020年增长21.4%,规模再上新台阶。2021年,以美元计,我国进出口规模达6.05万亿美元,在2013年首次达4万亿美元的8年后,年内跨过5万亿、6万亿美元两大台阶,达到历史高点。
12.据国家统计局消息,2021年末全国人口14126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48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34‰。
13.2022年1月18日,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投票评选的2021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分别是:
我国首次火星探测“天问一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中国空间站开启有人长期驻留时代;
我国实现二氧化碳到淀粉的从头合成;
我国团队凭打破“量子霸权”的超算应用摘得2021年度“戈登贝尔奖”;
1400万亿电子伏特——我国科学家借助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LHAASO)”观测到迄今最高能量光子;
嫦娥五号样品重要研究成果先后出炉;
异源四倍体野生稻快速从头驯化获得新突破;
我国研发成功-271℃超流氦大型低温制冷装备;
植物到动物的功能基因转移首获证实;
稀土离子实现多模式量子中继及1小时光存储。
14.2022年1月18日,世界上最大跨度的三塔自锚式悬索桥——济南黄河凤凰大桥正式通车,开车四分钟就能过黄河。
15.2022年1月25日,《"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发布,提出到2025年,全国适龄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将提高到97%,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生均公用经费补助标准将提升至7000元以上。还将拓展特殊教育学段服务,向学前教育和高中及以上教育延伸。
16.2022年1月28日,《2021中国的航天》白皮书指出,2016年以来,中国航天进入创新发展“快车道”,空间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成开通,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基本建成,卫星通信广播服务能力稳步增强,探月工程“三步走”(绕、落、回)圆满收官,中国空间站建设全面开启,“天问一号”实现从地月系到行星际探测的跨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未来五年,中国将围绕极端宇宙、时空涟漪、日地全景、宜居行星等科学主题,研制空间引力波探测卫星、爱因斯坦探针、先进天基太阳天文台、太阳风—磁层相互作用全景成像卫星、高精度地磁场测量卫星等。